如何罵小孩?好好說話的5個技巧

文章目錄

2023年2月25號晚上,我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親職線上講座,主題定調為「如何罵小孩?」其實是希望家長/老師好好地跟孩子說話,不要因為說錯話用錯語氣,反而造成雙方的裂痕,不再彼此連線。本篇來說說如何罵小孩,拆解我當天好好說話的5個技巧。

大德國中親職講座,課程進行很順利,到了最後QA的時間。當空氣凝結十秒,我正準備要說謝謝大家我們下課時。一個媽媽按下了舉手鍵,打開了麥克風沒有開鏡頭,接下來收到聲音讓我永生難忘。我聽到了一個小朋友的聲音,不間斷幾乎沒有換氣的喊著「幹你娘、幹你娘機掰、靠杯…..」,不絕於耳的放送在線上的會議室,現場有校長、主任、組長、老師、家長、還有一起旁聽的學生。

我一開始還不確定自己聽得清不清楚,我請媽媽再把麥克風調整一下。後來還真的聽到不絕於耳的幹幹叫聲音,原來這是後方三年級兒子的髒話釋放時間,聽媽媽說當越翔老師講出如何面對孩子講髒話的示範時間時,兒子就開始釋放能量,媽媽跟兒子說:不然你就講一個小時好了!想不到兒子就真的開始狂催猛送,幹了十分鐘。

此時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請問當孩子這樣狀況,老師你會怎麼回應?當媽媽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還可以聽到後面的幹幹回聲,我問著媽媽,有沒有機會讓我跟這個孩子對話,想不到這孩子就湊過來開始跟我一段有趣的對談。以下簡稱這孩子為小明。

A:嘿!請問是小明嗎?

B:對阿

A:剛剛越翔老師聽到一連串的幹聲,特別是動詞後面接了你還加上母親,因為收訊不清楚,我想確認一下,我聽到的是真的嗎?

B:是真的!

A:你們班同學也常常這樣講話對嗎?

B:對阿!!

A:喔!那你這樣講也很正常囉!我聽你媽媽說請你喊一個小時,我覺得你有夠聽話的耶!媽媽平常要求你做什麼,你都這麼聽話對嗎?

B:沒有!!!

A:哇賽,那我覺得你有夠不容易的耶!光是要一直持續這個狀態,我感覺到你的堅持還有很努力ㄟ。是這樣子的,老師覺得如果要講出這些話,通常是不開心的時候,或是很有情緒的時候才會講這麼久,想問問你怎麼了?

B:沒有,沒事。

A:原來你沒有不開心啊!老師認為不開心的時候應該有其他更好的處理方式,除了一直幹來幹去之外,你通常會做什麼事情呢?

B:我會揍姐姐,打他

A:那揍完姊姊你就開心了嗎?

B:對阿!很爽

A:那姊姊被你打的感覺是什麼?

B:他很開心。

………這時候姊姊聲音C出現了………

C:哪有,明明就很痛!!!!

A:姐姐好啊,弟弟常常打你是嗎?

C:對阿!

A:通常是發生什麼事呢?弟弟應該不會亂打人吧?

C:沒阿,有時候他莫名其妙就打人!

A:那姐姐你通常怎麼回應呢?有打回來嗎?

C:弟弟跑太快了,我打不到他。

A:剛剛弟弟說你被打的時候很開心?是真的嗎?

C:不舒服阿,怎麼可能開心。

A:哈囉!小明你還在嗎

B:在阿

A:剛剛你說姊姊被打很開心,但姊姊說不開心,我不知道要相信誰說的是真的,你們一定有一個人在說謊,你覺得是誰呢?

B:是我啦!

A:很好!!小明,你願意承認這件事情不是真的,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未來你還是要跟姐姐相處,他又不喜歡被揍的感覺,我這裡有三個方法,雖然不一定有用,但能讓你開心,也讓姐姐開心,你想聽聽看嗎?

B:ㄜ…….。

A:那姐姐你有想知道嗎?

C:不知道。

A:好,那我先停在這裡。

………轉換為會議室莊老師模式………

剛剛最後我試圖提出一些行動,但姊弟倆都沒有準備想要聽,我也不強加建議,那天的對話就停在這裡打住。當下校長與老師們給予高度的肯定,媽媽同時也向我道謝能看到現場實作,看見一個滿口老木的孩子,可以漸漸的放下武裝,好好對話,最後承認錯誤,也能好好對話。雖然還沒能接受建議,但已經可以看到行為正在翻轉改變。

如何罵小孩的5個對話技巧

1.蒐集各方的證據

要判定罪狀之前,要先做好人證物證,最理想的狀況是罪證確鑿,讓對方心服口服,但是當我們要判人有錯之前,就容易掉入「價值判斷」的口氣當中,說者可能覺得「你應該」,但聽者就會覺得「批判責怪」,所以當我們再蒐集證據的時候,不動聲色不動怒氣表情,要讓被噹者感受不到我們的「敵意」。

以印度聖雄甘地的觀點來說,「當我們懷抱敵意的時候,就無法用愛的語言對話」。請相信我,現在的孩子眼睛耳朵雪亮無比,當你要罵人的時候,他早就蓋好防護罩,準備要跟你輸贏,或者選擇說謊迴避打哈哈。所以通常在班上罵學生前,我都會默默的先冷眼看著一些「事證」發生,累積到三好球的時候,我直接跟學生正面直球對決。

★讓批評生效的六個方法-約翰伍登教練的智慧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608381262684354&set=a.315126675343159

2.用提問的方式

你會發現上面對話過程中,我沒有罵人,就是聊聊天問問題,問的問題內容要明確,明確到讓對方很容易回應,你看到對話當中,我嘗試一直給他是非的問題,但每一題都在確認事情是否為真。口氣要溫和而堅定,讓對方知道我認真的想知道這件事情怎麼發生的,以薩提爾李崇建老師的說法,要用「好奇取代質疑」。一有質疑的心態,孩子防護罩又蓋起來了。

首先確認「真偽」,背後的提問心態要帶著「我不相信這是你做的」,但我剛剛有聽到,想確認這件事情是真的嗎?這個心態用於偷東西、罵別人、暗底下做壞事…的確起了非常好的作用。因為個案會覺得你相信他是好人才問說出這些提問的,當個案卸下武裝,就比較不容易對你說謊,或是瞎掰五四三。

提問的方式不應像說教,而是有來往的互動回應。更重要的是透過提問,更清楚背後發生的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時間足夠,可以更多的探詢,每個行為背後的內在需要是什麼?當他可以理所當然地做出很鳥的行為,某種程度我也相信他遭遇了很多鳥的對待。

學生偷東西後,怎麼問話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97152830473868&set=a.315126675343159

3.給予台階順便鋪上紅毯

孩子在被罵的時候,通常是脆弱的、矮人一截的。為了讓自己不被罵,常常會只說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而忽略了那些耽誤他人的行徑,與其讓孩子先把謊說出,我直接給你一個台階,讓你好好的站上去,所以在對話案例當中,我直接合理化孩子說髒話的行為,是因為同學也都這麼說,你說也很合理對嗎?

如果我沒說這句,我常常聽到的說法是,「老師他也有/他先的,你為什麼不找他來」,「老師為什麼其他人可以,我不行」,當我們在罵學生或孩子的時候,以位階權柄來說,已經是一個不平等的位置了,留一條活路幫他先解釋,某種程度也是在同理他可能做出這些行為,也是情有可原。給予台階是第一步,後續是舖上紅毯讓他向你走來,運用正向聚焦的方式,幫助開啟連結。

4.正向聚焦在孩子的努力上

以陳志恆老師的正向聚焦書中提到,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在當中找那些還沒有那麼糟糕的地方,或是孩子已經努力做得到,有做到之處,加以鼓勵與肯定,像是在上述小明對話中,我說道他很聽媽媽的話,而且可以堅持一件事這麼久,那是很不容易的毅力阿!最後還可以多補上,像你現在願意承認錯誤,而且髒話少說很多了,這件事很不錯呢!

當孩子他的努力被看見了,他會覺得你不是只看到他製造出來的問題,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內在都知道自己做錯事情了,做錯事有時候會慌張、會害怕、會覺得很負面,當他願意改變一點點往好處走時,就可以多補上幾句肯定,引用志恆老師的書所寫,當你少說髒話時,是受歡迎的,我知道你做得到少說髒話,我看到你很努力了。

5.給予具體明確的行動指令

「不要不要的原則」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概念是不要說不要,不要亂丟、不要講髒話、不要打人,這些文字都會讓聽者聚焦在,不要後面的行動指令,比較適合的作法是說出明確且可行的行動方案。而在講出行動方案之前,我通常還會多說幾句引導語,來幫助對方確實要跟我有連結,否則有時候在情緒上面,聽不到最關鍵的行動指令,也是枉然。

「不一定有用的方法」,我常常開口探詢說:我發現這樣下去可能別人會不開心,你也因為這樣要一直來找老師,浪費你的時間增加麻煩,這樣好不好,我這邊有三個方法,雖然不一定有用,但你要不要聽聽看,這句話也在幫忙打預防針,老師認知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妙方,但方法知道越多,就能在適切的時候幫助自己跟他人更好。

以親職教育專家澤爸的說法,孩子犯錯不是不能罵,該讓他知道要付得責任還是要說,但建議用一種「我跟你一起想辦法」的姿態,如此才能建立連結,創造有意義的對話。過去上一輩常接收到的是「你錯了,你自己想辦法」,這會讓孩子覺得罵我的人跟我是對立面,當你跟他站在同一面一起擔錯一起進步,我想一定會更好的。

情緒穩定的時候再多多指教

那天我最後沒有給予小明建議,因為他們沒有要收的意思,過去我在觀察家長教訓小孩的經驗當中,通常都是情緒盛怒的情境下,又要說出別人要怎麼辦的情境,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記憶住「原來這樣可以有效叫人閉嘴阿!!」「原來這樣做可以讓別人怕你啊!」然後身體就記住了這樣教訓他人的作法。

「自然教養」一書當中提及「你與孩子的爭吵只是提供它們更多練習範例」,比較理想的做法是,盛怒的情況下轉身離開,跟孩子說著:「我需要冷靜一下」。根據修習師培的經驗,沒有一堂課在教你如何罵小孩,多是到了教育現場,或是當了爸爸媽媽才開始學「教育」,當我們情緒爆炸的時候,理智線斷掉時,我們會複製上一代怎麼罵我們的,就繼續複製貼上下去。

如果你不喜歡,就從自己這一代開始改變吧!

如果我們沒有自我覺察,就很容易用上一代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因為我們很少會有機會去看專業的怎麼教訓小孩。給老師的建議是觀察那些很厲害的資深同事,罵完小孩後,小孩不但沒有討厭他,反而心存感激。請趕快學起來。給家長的建議是,不會罵,就不要太用力,不會教,就不要生,不然你們教出來的,往往要老師連你一起教。

我認為不夠痛就不會改變,沒找到背後的需求就不會轉化,所以我猜測小明在沒有受到夠強大的教訓的話,應該還是會繼續講。如果他內在某一塊需要持續沒有被滿足,他可能還是會繼續搗亂。那個需求可能是被尊重?可能是被肯定?可能是不要再對他…..。雖然不知道是什麼,但希望小明可以好好的。

最後我想跟小明說

1.下次要講的時候,換種詞彙EX歐買尬啊!!!我媽呀!!!

2.下次真的忍不住時,深呼吸三秒,再講下一句話。

3.去找一個你喜歡的人,跟他坐近一點,走近一些。

謝謝小明,還有小明的媽媽,你們的出現,驗證我今天說的內容,可以不用暴力跟動氣的方式,讓孩子願意跟你好好對話,放下武裝。

臉書原文-留言很精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622995729838712&set=a.581454880659464

教學活動設計師、高關懷同行者、校園演說家

教學活動不只是活動,透過延伸設計,帶領引導反思,讓互動也賦予生命力。深入人心的教學,不只有趣,還要有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