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未少年觀察日記1

文章目錄

那天我在南青陣的課又轉線上了,學生把我的教室會議室代碼,放到傳說對決的遊戲群組,然後台南工地的少年,基隆的舞獅團少年,屏東九如養鴨的少年,還有一堆我還來不及認識的休學少年,都進來線上認真上課了。這篇來聊聊學習低動機的雙未少年觀察日記。

「課後LINE訊息」

這老師巨牛逼ㄟ

好好上,阿她什麼時候上課

我每天都來,哈哈哈阿你們老師有賴嗎?

他好猛,快你他媽要好好上,這老師能給你很多

阿翰是我這半年來在南華的學生,最近課程全部轉線上,今天阿翰又開心來聽課了,但這次不太一樣,多了莫名其妙一堆不認識的名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我的線上教室。我後來才知道,那些是阿翰的朋友,他把我的教室會議碼,就丟在某遊戲「傳說對決群組」,瞬間,台灣各地沒在上課,中輟、休學的少年,進入了我的教室!台南工地的少年、基隆的舞獅團少年,屏東九如養鴨的少年,還有一堆我還來不及認識的少年

我問著阿翰,這些人是誰?怎麼會知道?怎麼會來,阿翰笑著說,就很久沒上課覺得很無聊,想說老師的課很好笑,就分享給朋友了。後續我一一說清楚我課程的立場,邀課老師同意、班上同學同意,不打擾課程進行,今天就跟大家結個緣,請各地的少年簡單自我介紹一次

說好自己原則,少年也OK後,各個有禮反應快,互動良好也認真。鏡頭說開就開,麥克風說關就關。我發現,其實只要願意全然的關心與陪伴,他們也會願意敞開,我發現其實看似中輟的少年們,也渴望學習,也希望有一個老師可以聽他們說話,甚至給予一些方向。

才怪,真的是才怪,嘴巴上說很喜歡我的課,也是眾老師眼中最能夠抓住學生注意力最有回應的老師,但,我還是沒能改變些什麼。是的,大部分的時間裡我知道我改變的極為有限。以下來分享這些少年的處境與心境。

「無動力的雙未少年」

2014年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層說,低智商社會的有三大特徵「集體不思考」、「集體不學習」、「集體不負責」,這些特徵每個都呼應到我教學的族群「雙未少年」,指的未就學又未就業未成年少年,通常在學校裡沒有目標方向,也欠缺工作動力,有些曾嘗試進入職場,卻因態度不佳或是技術不成熟,都待不太久。

職場待不住、學校不給進、家裡又唾棄、沒有穩定的正向人際連結、有些還有經濟上的困境,給雙未少年一支有網路的手機,可以在遊戲中度過戰神般的一天,但真實的生活中就是睡仙,就是被升學制度淘汰的壞學生,是家人眼中的頭痛歹子。

「沒出席的日常」

會遇到我的雙未少年,通常都有案在身,毒品占了最大宗,由保護官認定要去上一些課程,再好好的觀察一段時間,被強迫上課是他們無能為力才出現在我面前的原因,在此之前少年們缺席了學校的日常課程、缺席了畢業旅行/典禮、缺席了跟同儕一起玩耍的大部分時光,在班導眼中這些人不但沒出席,未來也沒啥出息。

即使是被強制來上課,也常常遲到或是缺課,有時候要透過其他行政老師去「抓人」,確認他有醒來,或是確認他有酒醒。我曾遇過應到15人實到1人的窘境,不習慣出現已經成為他們的日常。我也習得不強求,只要有出現一次,就是恩典,或許我的出席也是他們看看人間還有不同生物是這樣的活著。

「線上的絕對弱勢」

直至目前為止,我遇到的「所有」雙未少年,都是用「手機」上課。通常都會邊上課邊滑其他的APP,又或者拿著另一支手機在一旁打電動,目前為止有遇過用電腦打線上遊戲,邊開手機聽課的。過熱的手機、網速不夠的載具都敵不過,想要分神去玩其他東西的心。

我觀察到很多家裡的環境並不大,一個空間就擠了很多人,而這些人的對話也常常干擾他聽課的品質,有的不是在家裡而是在小吃攤,有時候要顧店面還要邊上課,當他打開麥克風,我可以清楚聽見電視新聞、廚房噪音、客人聊天、洗碗收碗聲不絕於耳。有的還可以看到在公司裡吞雲吐霧的大哥們走來走去。ㄏㄏ

「無止盡的孤獨感」

有些孩子在外面混得不錯,有公司有陣頭有一群姊妹可以互相照應,不過有很多的孩子欠缺正向的人際社交能力,很多時候就是埋在床上,除了進食維持生命跡象,手機遊戲與影音已成為他日常的無限循環。有的人說,我是他每個禮拜除了家人之外,講最多話的人。

這些少年在社交平台上異常的神祕,臉書IG上,很多的少年因為要規避被查緝,都改用模糊柔焦過的大頭照,改變真實姓名如果不主動加,還真的不容易找到他。煞氣的名字、看起來超威的名號,背後卻是分享著灰色旋律的少年少女,裡面寫著的不得志、不得己、不被愛、不被看見的人生百態,我聽著聽著都孤獨起來。

「在愛裡受傷的靈魂」

不擅長念書的少年們,有些在家裡討不到溫暖與愛就開始往外求,不乏一群很能夠虧姊妹聊弟兄情場高手,一周一個新的乾哥乾妹,後來發現都是殘影過客,少年們的愛情轉移速度之快,他們路過了太多未盡完善的關係,大部分是失落收場,有些還帶有青春的背叛創傷,蹲坐在石子地的路邊,用一根菸的時間吐盡了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感情。

常常在線上看到他的另一半,一則高興也一則擔心,因為下一個季節再問起,通常都已經不在身邊了。常常聽到有些少年對自己的外型與收入不自信,於是把自己推入一個不去愛也不愛自己的角落。再一次愛不到的故事裡,他寧可在感情中溺水,也不去追求下一個停靠的港口。

「退學的年齡退休的歲月」

我看著一些少年,通常駝背的嚴重,因著長期宅在家裡,也沒有光照運動的習慣,有些像極了爛掉的麻糬一點生氣都沒有,我說:十五十六歲十七的你,活得像五十六十七十歲的年紀,退學及退休,比我家的植物還懂得曬太陽,我說你啊,還真是窩囊。真想給你兩巴掌,希望你清醒些,不過這樣的話,被我埋進食道裡去了。

大考後的日子,有些人跟沒考過一樣,輕鬆與緊張在他們臉上是沒有變化的,因為沒有學習過的歷程,不過就是配合制度,走完這一趟荒謬的路程,考一個看不懂的英文,猜一個沒有選擇的選擇題。回頭才發現他沒有做得那些選擇,卻成為他未來沒有選擇的缺口。

「無動力的生命」

問著未來,有沒有什麼想要?想做?大部分就是回著,不知道,不明瞭,不想要,為什麼?為什麼要知道?為什麼要明瞭?為什麼要想要?厭煩校園的生活,討厭考卷低分的競賽遊戲

沒有入校的意願,停滯學習的大白天、沒有工作的意圖,欠缺生產力的日子、沒有方向的少年,打著傳說中的傳說,在虛擬世界裡面成為射擊高手,在現實世界中,卻異常的冷漠,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大人養成,有生命跡象卻沒有青春的靈魂。如果你是老師,你還會想教這群少年嗎?

我心中的反思。

每當遇到這樣的學生,心情是有些複雜的,沒出席的日常、線上的絕對弱勢、無止盡的孤獨感、在愛裡受傷的靈魂、退學的年齡退休的年日、無動力的生命,你還會想陪他們走一段路嗎?

「可惡好羨慕」

一來是有點羨慕,可以耍廢到如此得心應手,本當學習吸收養分的年紀,卻已經完全沒有動力,青春期缺乏對生命的憤怒,又或者說已經放棄憤怒,將就自己將就人生。我也好希望舒服的賴在床上,吃喝玩樂。很多少年通常到了20歲的年紀才開始想清楚,當初耍廢的自己,未來要用更多年歲來償還。

「可惜好心疼」

二來是越是感到心疼,沒有太多的實際技能,適合好好學習一技之長的年紀,活得一點朝氣都沒有,看到他們浪費生命有時候覺得好生氣,然後看著他的爸媽還比他更揮霍人生,又一陣鼻酸,心疼了起來。

心疼線上的貧富差距,有錢的孩子開學就有平板筆電,還能用同步用手機,跟老師從容的操作線上互動軟體,用更快速的方式回答問題,獲取遊戲上的高分。沒錢的孩子,只有一支手機,螢幕還過熱有裂痕,沒有耳機只能開擴音,常常被打斷干擾。說來無奈,這群人沒進學校,所以享有不到一人一平板的工具,說來無言,給了他們設備,他們還不一定想要使用,說來無心,找了這麼有心的老師我本人,也不一定提起它們的學習熱情。

「可是好擔心」

三來是更多的擔心,通常這些少年跟父母關係並不好,或者父母用不適當的方式管教他們,有些倔強不跟家裡拿錢轉身就走,卻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幫助自己安身立命?往往走向非法的途徑,賺快錢的黑色故事,不斷的上演著。

有時候我會覺得,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他自己好像不擔心,常常收到一種訊號「我這樣也蠻好的,為什麼要改變」,另外,後追過這些少年的日子,才發現當年的擔心,好像根本微不足道,他們已經飛到另一個宇宙,活出我超出想像的賺錢模式!

「心中想說的話」

身為一個外來種的老師,想跟校內的老師說,拉不起他不是你的錯,有些生命即便是盡力拉拔,也會被文化不利的鉛塊拖著不走,那是整個系統敗壞的結果。我相信沒有不會陪伴的老師,只是你還沒遇過更多舛的生命。

想跟頹廢的同學說,爬不起來不是你的錯,你的生活環境有太多讓你躺下的因素,如果我是你,可能會躺得比你更憋扭,我相信沒有孩子是壞學生,只是你沒有出生在一個夠好的環境。

想跟無能的家長說,這孩子會變成這樣,你有很大的責任,不過我暫時也罵不動你,改變不了你,看著不知變通又執意挑戰教師的我,只能雙手合十,內心憤怒表情鎮定的,心疼,一個老一點的受傷孩童。

★想跟不認識雙未少年的你說:如果你未來遇到這些人,請給予他們多一點機會,他們或許融入社會的速度比較慢,但若是有任何一個人願意用關心與好奇的心情與他們對話,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人會成為這社會上的助力。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支持系統,讓他可以比較順利的脫貧脫困脫離沒有動力的自己。

後記:量力而為

我真的不能做些什麼,生命就是如此而已。我並不是什麼雞湯的老師,實際上,我比較硫酸一點,生命本來就會有千百種樣貌,我無需給予太多的指教。唯有能做的就是不被那些黑暗的力量給擊倒,清楚自己的關係界限與能力範圍,能帶起來的少年我心存感謝,不能帶起來的我也學到寶貴的經驗。

我在灰色的世界裡,一邊灰心,一邊相信。相信有一天,有一天他們會明白,人定無法勝天,除非自己先戰勝自己,因為你就是自己的天,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更不是你的老師我。晚安,繼續活下去吧!我請尼采跟你說晚安: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壯。

延伸閱讀

所有的鬼都是不被理解的人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4145983122097645&set=a.906469869382336

教學活動設計師、高關懷同行者、校園演說家

教學活動不只是活動,透過延伸設計,帶領引導反思,讓互動也賦予生命力。深入人心的教學,不只有趣,還要有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