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
- 最近更新時間:2024-11-28
- 分類:好書分享
第95本-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
日本的靜岡市
有一套經營很久的制度
名為「學校平台」
目的是串聯成人來幫助兒童
校長表示「透過這套制度
要先改變的是大人」
透過「察覺」、「連結」、「養育」
讓大人能彼此互相支持
像是每天已經精疲力竭的導師
發現有一群大人可以互相支持
「學童也受到許多人的疼愛」
不再定罪他們是壞孩子、壞家長
成人建立彼此互相尊重、慰勞彼此
正是善待兒童的溫馨社會。
然而現在的日本社會
瀰漫著經濟效率的思維
認為堅強獨立的大人才了不起
軟弱沒用的傢伙是廢物
各種群體互相傷害、冷漠相待。
….
▎育兒每個人都有責任
書中提到的觀念是
每個人都有責任
一個孩子養成,是大人們一起共同打造
你瞧不起或是打擊其他爸爸媽媽
他們並不會變成更好的父母
可能會造成更糟糕的下一代。
倒置父母的身心健康與怒氣
轉嫁到孩子身上,而這些孩子
也會成為你孩子的同學互相影響。
….
這是本書中讓我起雞皮疙瘩的文字
他讓我想起台灣校園中
常常聽到的恐龍家長與恐龍小孩。
當老師同學們用厭惡的表情談論著他們
那份抱怨意念,就容易開始擴散
當這些不經意的抱怨於貶損傳到他耳裡
或者他們家長的知道的話
就很容易造成更多看不見的誤會衝突
書中提到社會與政治
也要學會尊重不是「好孩子」的兒童
放寬看待他人教養的心態
「要有我很重要值得獲得幸福
和我生活在同個世代的成人與兒童也一樣」
尊重自己的尊嚴與權利
同時也尊重自己與他人的,這正是人權思想。
而不只是把這些非主流的壞家長壞孩子
丟給社工師、心理師、國家去處理
你我,都有很大的責任。
…….
▎當育兒變成一種懲罰
育兒懲罰源自Child Penalty
並沒有翻譯作兒童懲罰
而是養育兒童過程中家長受的苦
主要針對養育子女的家長
這種角色在日本多半是女性
也就是接受懲罰的幾乎是女性
像是薪水、就業升遷相關的歧視
更多的是在工作環境的不公平對待
書中提到其他觀念
幫助解決育兒懲罰的方式
1.從政策著手
想解決日本貧困的問題
首先要解決的是育兒懲罰
不是一直幫失業者辦就業輔導
治標不治本只會讓窮者更窮忙
應當是從孩童出生那刻開始
就得到足夠的資源讓他脫離貧窮
這就仰賴住宅政策、高品質國宅津貼
托育政策建立安心的托兒設施
完善的社福制度保障所有人
無論工作與否都不會陷入貧困
還有課稅制度、家庭政策….等等。
….
2.取消排富條款
2020年,中所得階層590年收家庭
被取消高等教育免學費的福利
2022年收超過1200萬以上的戶長
廢除高所得家庭兒童津貼
以2020日本私立大學平均學費為例
一年就高達一百三十四萬
如果兩名孩子同時念大學
就幾乎占據一般家庭所得的一半
結果是
少子化變得更加嚴重
中所得家庭更不敢生育
部份人民努力工作、納稅外
不再有教育福利與津貼,只會讓生活更艱苦
作者認為排富條款只會加深社會對立
讓所得較高的家庭認定養兒要靠自己
政府不會幫我們,都要靠自己來
若是連高所得家庭的育兒津貼也取消
那些高所得的兒童福利一點也沒有了
……..
3.從你我做起
有一本書提出以下觀念
為了支持媽媽走入社會和全家的幸福
爸爸走進家庭才能改變日本
作者更希望用宏觀的
眾人觀念來互相影響
與其活在大環境冷峻嚴苛
大家不願意生小孩
他希望活在有人願意生小孩
而且充滿希望的溫馨社會
你不覺得自己重要的話
你就無法愛小孩。
概念是你沒安頓照顧好自己
小孩也沒辦法獲得足夠的愛
過去日本男性會用自立與效率評價他人
自然而然歧視女性與兒童
甚至根本沒發現自己無法溫柔帶人
「我偉大、我賺得多、我自律、我工作能力好」
這種「自立意識形態」若是深化到每個人心中
就容易造成育兒懲罰,更導致女性與男性
退休老人與在職勞工各種屬性的互相攻擊。
悲傷的是,日本正處在冷酷無情的心靈沙漠之國
…….
你與我都很重要值得獲得幸福
我們必需百多自立意識型態的詛咒
相信自己值得獲得幸福,你我兒童都重要
成人更要抱持著「溫柔、溫暖、開放」的心
才能消滅育兒懲罰。
書中還有從制度面與經濟面
用不同的數據來給予實際的建議
看完我會有一種過度理想化的感覺
但也從另一面感到作者強烈的失望感
……..
光是要去溫柔溫暖那些你看不慣的「家長」
我覺得,就要有好大的心量與智慧
光是要開放的心情去善待每個「兒童」
我就覺得,需要更多修心修行修練
閱讀這本書後,我的強烈感受是
你可以用一種視角去看他人與自己
當你原本準備要罵
『不會教就不要亂生』
『小孩會吵就不要帶出門』
準備要討厭其他家長小孩的時候
你可以想想
「他一定也有我看不到的辛苦吧!」
「我不知道他的辛苦就罵他!」
「是不是會讓他的生活與孩子更加辛苦呢?」
……..
若整個社會都能彼此互相理解
共同共善共好,養成一群成熟的大人
我相信,這本書的理想世界會完成。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之權利,除著作權規定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外,未經本網站所有人允許,不得任意複製、引用,如需引用,請聯繫本網站所有人。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MADE WITH ❤ 檸檬知識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