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起學生的動機?

文章目錄

我長期在低動機的學生間走跳,這幾年常進入成績後段班的校園教師研習,那天在曾文農工下課時間,老師又向我問了常見考古題,「如何引起學生的動機?」,特別是在「上課缺乏學習動機、生涯缺乏明確目標、即使考試也無法約束,打罵也不是好辦法,軟硬兼「失」,難以管教還要用拜託的才理你」。

動機是大環境的議題

面對這類的問題,過去的我會很正向的說著,老師要懷抱熱情、要增進教學能力、要有班經策略,提升教師的素質與教學能力聽起來很不錯,這樣的行動思維確實會有些幫助,但滿鍋的雞湯也抵不過壞掉的胃口。

因為沒有動機,是整個大環境的系統問題,絕對不是提升老師能力就能單一解決的議題,我常常跟偏鄉成績後段學校的老師分享著,身為師範體系的師培生應該要體會一下學生視角的感覺,那是一種PR80起跳的角度,廣角看待PR1~99的感受。

失去動力的世代

請你體驗一下,家庭不健全、欠缺正向典範大人陪伴的歷程,缺乏多元文化刺激、缺乏成績優異成長背景,再加上身邊一群放棄學習軟爛的同儕環境,想像一下,如果你跟一群樹懶住在一起三年,你是要如何清醒?你想要加速往前,其他人不但想要跟上,連眼睛也閉上了。

  • 面對未來躺著就有大學念的「意象」(學歷好像沒差)
  • 面對未來再怎努力也買不起的「物價」(努力好像沒差)
  • 面對未來有更多定義成功的「價值」(上一代說的成功路徑,已不絕對成功)
  • 更可怕的是,沒有想要追求成功的「心態」(三拋世代追求基本生存,而不敢夢想生活)

這裡的成功不是成績,而是某個領域的自我實現,當完全沒有未來感、或是希望感的時代來臨,自然產出不想努力的心情。厭世代油然而生,阿姨我真的不想努力了變成顯學。用這樣的視角,會是一種我為什麼要努力?我為什麼要學習?我為了誰而拼命的自我懷疑?

聚集失敗強化失敗

有人說「失敗為成功之母」,在主張成績至上的考試制度下,聚集一群考試失敗的學生

那只會讓失敗的靈魂影響失敗的靈魂,欠缺目標感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只會越來越多,你要如何讓這群人對未來充滿希望感?

最殘酷的事「成功為成功之母」,大部分有資源有資質還肯努力的學生,因著考試制度,讓這群成功的考生聚集在一起,有質感的人脈、有致富的成長心態,進而讓成功的幸運者,更加幸運!他們走進了各縣市成績最好的高中,再一起前往國立大學。媒體報導看似很努力,但實際上他們的努力沒有後段班的那麼費力。

有動機的更有動機,沒動機的一起軟爛,這句話說得有點絕對,但就是我觀察到的現場,當少子化漸漸擴張,私立大學漸漸退場,影響著投身技職的學生意願,原本該學習一技之長的學生硬是進入高中就讀,然後讀出了一個沒動機的失敗靈魂。

原本該滿校的技職校園人數越來越少,很多技職校園用各種名目苟延殘喘,外籍僑生、弱勢學生、成績落後生來到了這裡,高職已經動機很低了,這群人一起將「動機低落」續約4年,然後就留下更多失去工作的技職專業老師。

引起學生動機3種層次思考

1. 「想跟你學的動力」

回想過去學習歷程會對一個科目有興趣,除了科目本身跟個性本身契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想跟你同行」的氣場,會想聽你說什麼,會期待你的課程到來,會因著師生關係的信任,從相信你說的開始。

從意願出發,創造一個「跟這人學好像不賴的感覺」我願意為這個人努力多讀兩頁書的動機,而不是用一堆知識教條灌輸,讓人敬而遠之。

2. 「想自己學的動力」

學習不是為了老師/家人的期待,而是真正對這個學習開始有動力,建立學生有信心學習的回饋機制,就像是打遊戲中「自我完善的機制」,破更難的關就要加上更強的裝備,主動為自己升級,為了領到更大的獎,會不斷的自我完善各種技能樹。

理想的後續是可以為了放下獎項外在動機,更多的是體會自己在某領域成長的喜悅!!!!若一直在追求那些外在的分數、獎項,可能會有一天當這些外在的因素抽離時,發現自己好像只是為了籌碼點數而學,錯過了從無到有的學習快樂。

3. 「想為人學的動力」

發現自己習得的一技之長是助人的,以利他為出發點的去讓這件事發揮影響力,告訴自己是能夠回饋社會,照顧他人,這樣一來會他不只是考試成績。而是自己也能為身邊的人努力的在乎感,我相信,助人是快樂的,快樂會帶來意義,當你覺得自己是有意義的人,就會產出源源不絕的能量繼續往前。動力中有人,就會有重要感,動機中有人,就會有使命感。

很可惜,動機還是太薄弱了

可惜這些動力回饋的速度不如手機遊戲,每天登陸都有小驚喜,場場都能領禮包,累績七天還能領一包更大的,輸了一場還是當英雄,輸了還有經驗值,全輸光了還可以重來一場,不想玩了,還可以換一個遊戲再玩一圈。

真實的世界是,有些學生也很想當現實世界的英雄,但身邊就欠缺可以對抗世界的裝備,轉身一看同盟的還是一群無嗑金玩家,然後有錢的課金玩家自成聯盟,用豪不費力的姿態輾壓沒有課金的玩家。

你給翻譯翻譯,你要無課金玩家如何繼續玩這場遊戲,開局就是輸,實力差太多直接放棄,最後面只好放出意念大絕招!

「對,你們很棒,但我不玩了。」

貧富差距大的世代

未來只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不只是財富上面,學習動機也是的,既得利益者與社會的強勢種,更應該負起社會責任去幫助弱勢,而不只是鞏固自己的利益考量。早些年我有很多機會陪伴台灣頂尖的學生走一程,但這些年我更走進弱勢的校園當中,跟失望透頂的少年同在同行。

但願這個世界能夠抹平不公益,那些有財有勢動機高的人們,偶爾可以蹲低看看不夠幸運的人。他們也還在爭一口氣努力著呢!

親愛的老師

你用盡了各種手段跟趴下的學生對話

其實是在跟弱勢難以翻身的體制對抗

後記: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這篇文本來只是當天小心得,想不到在粉專上得到不錯回響,200分享!!我真是驚呆了,於是把他記錄在這個網站上可以比較好保存,也有人分享這篇文章時描述:這篇都是廢話,跟沒有講一樣還是沒辦法解決問題,我想在此回應,對!!! 我也沒有好的辦法解決這個系統問題,但願有能力也有想法的大人們關注這個議題,這樣就有更多不被看見的人被更好的陪伴。


FB 原文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538321944972758&set=a.1833367266852418

教學活動設計師、高關懷同行者、校園演說家

教學活動不只是活動,透過延伸設計,帶領引導反思,讓互動也賦予生命力。深入人心的教學,不只有趣,還要有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