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教科書-那些歌詞背後的故事
這些年來,我接觸許多所謂的「8+9」,但我在高關懷班更常稱他們為「宮廟少年」。
這群高關懷青少年,經常出入法院,從毒品轉向詐騙,人生故事多半是悲劇。他們的遭遇影響著未來的選擇,而我則透過少年聽的歌曲,更深入理解他們的世界。
▼89教科書的崛起與爭議
最近有一首歌「帕拉梅拉」很紅,短短的時間就獲得破百萬的流量,目前已經突破350萬。歌曲名稱其實叫「愛你真的梅辦法」。
這首是由89教科書中「義義」所創作的。
意義原本是嘻哈少年,但漸漸用89形象做歌,其中裡面部分歌詞有貶抑女性的意味,像是「5678.單親媽媽」,引起很多爭議,最近因為義義一人單挑嘻哈圈,被禁藥王寫了一首回敬DISS。
更多嘻哈圈的音樂人蜂擁而上,一起寫歌攻擊反嗆89教科書的義義,裡面不乏問候長輩的髒話與侵略性的爆料,而這樣的言論帶著憤恨與隱私,很快就獲得非常高的流量。
▼ 音樂中的少年故事
▎艋舺少年點的歌
十年前,當我印象帶艋舺高關懷學生,他們就點了一首911的《下輩子》。
「我災 你老母都嫌我醜;我災 你老爸都看我不爽快;我災 你家的狗 咬我三次;全家人都賭爛 其實我都ㄟ災…」
光是開頭就能感受這個人不太受歡迎,而且常常遇到很倒楣的事。
▎被分手少年點的歌
少年在家沒有被愛,於是在青春期渴望戀愛,他們常常在戀愛中被打槍,感情保溫的時間通常不太長。
《你的酒館對我打了烊》
「子彈在我心頭上了膛,請告訴我今後怎麼扛,遍體鱗傷還笑著原諒。」
我觀察那些少年,失去了一個禮拜的戀情,皺眉深吸了一口菸,感覺分手十年,假裝自己不在意,但其實痛得要死。
▎大麻少年的選擇
《美好的事可不可以發生在我身上》
他渴望幸福,卻只能麻醉自己
「我們半推半就的人生,沒有和你一樣被眷顧的未來,怎麼過啊 怎麼過啊」
他聽著康士坦的變化球,再打一劑希望麻醉了痛苦,那個少年答應了我不再碰毒,但聽社工說最後還是淪落下去了。
▎自殘少年點的歌
跟酗酒的父親相處太難,無法溝通也沒有愛的家,所以他點了EVE的《起死回生》
「連星期幾都不知道,曾在孤獨黑暗中哭泣著,為了在今天存活下去痛得要命,穿刺著 深掘著 無法理解的衝動」
後來發現,這些少年,沒有真正的被尊重善待過,在年少時還要承受有病的家人,有些還要面對高風險的受刑大人。
▎陪酒少女點的歌
16歲的少女,進出酒場,歷經無數渣男,仇視所有男性,自傷過多次,浸泡在酒精中無法出來,後來放棄了學業、就業、親情…
她點了一首《我曾》…
「我曾把墮落的原因 都丟給時間,我曾把完整的鏡子打碎 夜晚的枕頭都是眼淚…」
▎柬埔寨詐騙少年的歌
少年因為色情電話詐騙又當車手,遲遲沒有到法院報到被通緝了,說著哥哥已經安排他去柬埔寨,點了一首《晚風》
「不存在一帆風順 偶爾也會去瘋混,儘管有好多人討論著你是什麼門貨,一個人漫無目的 迷失在晚風裡,我知道後會無期 但也不能逃避」
▎浪子回頭因為愛
聽著少年深情唱著浪流連,我真相信那是真的被遺棄的惆悵。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要如何開花,少年人如何落地,平凡的、歹命的、我們拼死做,後來浪子回頭才知道,多是為了愛情才要浪流連,是因為愛,才做一個善良的歹子」
每一首悲劇歌詞的背後,都有吐不盡的悲。
在那些歌曲中,我閱讀到太深太濃的憤怒,背後是再怎麼憤怒也無能為力的沮喪,吶喊完一首歌後,把菸抽乾了,也沒辦法止住不被愛的憂傷。
▼透過音樂,理解少年
這些歌曲並非我的日常歌單,但因為他們,我開始接觸,試圖理解這些年少的不幸。
回想國中時喜愛 Eminem 的音樂,充滿暴力與槍械,長大才明白他的童年悲劇,父母離異、一直搬家、學校霸凌、長期翹課中輟、居住黑人區,時常見到槍擊案。
Eminem 透過饒舌抒發創傷,而這些台灣青少年,也用音樂發聲。
▎與其一知半解,不如嘗試理解
從反骨男孩的性暗示歌曲到黑桃A,這些歌曲代表著少年世界的一部分
1.被看見被重視是人類底層的需求
2.當從家庭與學校得不到愛,他們轉向社群與音樂尋求認同。
未來聽到那些不順耳的音樂,覺得傷風敗俗,教壞小孩的文字,或許你可以思考,音樂就是一種抒發,抒發那些無法用言語的情感。
開始想想
>為什麼這些歌吸引他們
>他們經歷了什麼?才把這些歌不斷放送?
>我若是他,會不會也一起聽一起唱?
>如果我是他們,我會怎麼做選擇?
與其說「不好」,不如說「不同」!對於青春期孩子追星的行為可以採取不否定、不排斥、試著理解作為第一步。
▎接納不代表認同
我不認同這些貶抑女性、暴力攻擊歌詞,但我接納有這些少年的存在,再用他們同樣認同的歌曲,跟他們對話與聊聊~
我曾在8年前放911的《明天再擱來》,來跟少年談腳踏實地打拼的態度,用他們能接受的語言對話,而不是直接貶低否定責罵,是我這些年遇到非行少年的心得。
結語
這社會有些人恨不得把惡人消滅,帶著至高無上道德的正義鐵鎚攻擊,但後來發現,用仇恨去攻擊不幸的人,往往只會帶來社會更大的反動。
若是有機會好好善待受傷的幼苗,他們長大就比較不會用力的反抗社會。
或許你可以理解,青少年談性說愛喜歡這些髒話次文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不代表都是好事。
阿德勒心理學表示「每個行為背後都有目的」,目的通常是追求內在的四種需求:歸屬感、價值感、認同感、幸福感。
若是你想了解更多孩子背後的需求,可以關注我與親職專家澤爸的線上聊聊。
覺察叛逆,看懂孩子內在需求。從少年的追星次文化來談起。
…..
▼最後送給少年一段歌詞
你會前路坦蕩活成想要的模樣
你也會等到春風融化經歷的霜
所以請你勇敢大膽的向前去闖
沒有一朵烏雲能遮住太陽
你會光芒萬丈付出都如願以償
你也會被放心上當作一生寶藏
所以請你別慌走的路總在向上
無論是在哪裡落地的花都將會盛放
祝福那些走過的傷,有一天能成為寶藏。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104995391638741&set=pb.100063848718087.-2207520000&type=3
延伸閱讀-我在萬華第7年,聊聊高關懷少年:https://focuschool.com/我在萬華第7年,聊聊高關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