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教育現場的躺平現況

文章目錄

理想中的學習叫做適性揚才,讓你依照自己的興趣、專長,找到屬於你的方向預備生涯,但就我觀察2024台灣教育現場的躺平現況,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多人,扣除前段班學校越來越有一種無力感。網路上有一張梗圖,最早我看到的時候是兩條線,上面一條是歐美人才養成,下面一條是台灣人才養成。

2024年底出現梗圖擴充的是,108課綱的理想學習目標,聯考指考時代的學習實況,108課綱現實個階段學習實況,我再把他做出梗圖時,有的引發共鳴有的人覺得用108課綱來說不太妥當,我認為自己思慮不周全,不能用這樣的標題以偏概全,讓人誤以為是「因」課綱的關係,導致有這樣的「果」。其實這是不對的因果脈絡,因為低時薪高房價背後有太多的複雜因素,我覺得改成下方三列比較中性,理想中各階段的學習目標,聯考指考時期曾經歷的「實況」,疫情後越來越躺平的「學習實況」

1. 學齡前是關鍵

不要再牽拖教育部課綱改來改去,與其怪學校老師,不如想想投胎的那一刻,就已經差不多命定,你會受到什麼家庭教育,你會接受到多少人脈與資源,父母給你什麼樣的正確人生思維。我更在乎的是

2. 壓力從來沒有減少過

2022年統計台灣有登記的補習班,總共有一萬七千多家,比便利商店一萬三千多家還高,補習升學文化並沒有因為少子化而改變,過去讀書考試,只是換了一個形式,沒有補習的,更多家長把孩子往私校送,壓力,從來沒有離開過。

影片補充:教改多年補習風氣不減,台灣人為什麼這麼愛補習?志祺七七

3. 短時間決定三四年

國中會考後,選填大概不到兩周,高中學測後,選填大概只有一個月,要在這麼短的時間決定未來的學習,其實並不健康,也充滿選擇上的風險,如果考前沒有預備大學科系周全探索,說白了,很多人只是將就成績剛好,升學後才發現,自己不是這塊領域的料。結果前面的付出的是補習費,還有跟家人吵架完妥協的選填志願。等你看清楚一個學系或產業,才發現現在學的,四年後被AI取代。

轉身一看,隔壁學校同科系頂尖學生,比你有人脈有資源還懂得使用AI,當你的熱情與天賦跟不上市場的趨勢,在麵包與夢想之間,最後選擇了麵包,放下大學累積的才幹,做了一個不太快樂,薪水又不上不下的工作。

4. 大學人口正在崩倒中

2024四月新聞教育部估計四年後有,8成的考生可以念公立大學,過去公立大專院校每年招收12萬人,117學年度大一新生只剩15.7萬人,越來越多私立科大停止招生漸漸退場,這樣的苦撐,其實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前段私立大學開始用各種方式招生,有的提前在學測把大部分的名額優先錄取(於是部分學生將就先考上就好);有的降低考試的門檻,只看一科國文(於是部分學生只念要考的,放棄其他學科),有的提出獎學金以及各種優惠福利(於是部分學生降低環境先求溫飽),科系選填興趣夢想越來越無關,因為躺著就能上,未來人人都國立大學畢業。

5. 私校苦撐,教師壓力招生

越來越多的私立高中職的老師過得不太快樂,除了平常已經夠多外務活動要去處理,在校內的權益不被上方的人給尊重,限制很多,要求很多,薪水沒有比較多,本來轉身要好好做教學備課的時間,反而拿去做杯水車薪的「招生」

很多老師還有招生名額的壓力,但偏偏又不是頂尖升學的校園環境,你沒把該上好的課程品質提升,反而更用力地去做包裝招生,學生進來就讀後,沒有得到更好的教學品質,成績若沒有顯著的提升,加上身邊同學各種放生,家長學生也會降低對這間學校的信任,惡性循環也抵擋不住少子化的速度。

6. 有錢也進不了的私立學校

2024年四月初,延平中學國一招生495人,報考人數有3832人,錄取率只有一成多,真正有財力的家長,擠破頭也把學生往私校送,台中的私立國高中的入學考試也不容小覷。當然每個家長送孩子進私校的考量並不同,有的顧慮到安全,有的想到的是師資教學,有的想到的是送公立配補習的錢跟私校差不多,那乾脆把孩子送進「分數高」的私立學校。

與其說是私校,不乏一學期十萬元起跳的學校,而且你還不一定念得到!抽籤是一種,有門路或是關係管道的也是一種。回過頭來還是要考試,搶進一個好不容易的位子。價格就是一種門檻,他把階級劃分得更加清楚。

有能力的有財力的有環境的家長,把孩子送到相對治安風險較低的校園,與優質的朋友當同學,擁有更優勢的「人脈資源」,未來在職場上,不只有同學互相的加持,還有名校學長姐的人際圈血脈相挺。

7. 躺平年齡越來越年輕

過去可能要出社會後發現房價的殘酷,才選擇放棄努力,只求小確幸,現在我觀察私立大學生很多都直接躺平,現在很多私立高中無動機耍賴對折的,國中就放棄學業學習的人越來越多

當考試一端不考某些科目,學生自然而然棄保效應只在會考的課認真,甚至學校內不認真,補習班衝回來就好,反正你當不掉我,成績也無法約束我,學校招不到學生,很需要學生人口。上演一齣你重修,我就好的戲碼。

躺平是一種態度,自主意識抬頭,努力向上低頭,漸漸的有些私立高職學校呈現兩種結界,老師在台上可以講自己的,學生在台下也可以做自己的,師生之間演一齣平安畢業的戲,喔對了!有些科系停招已經沒有學弟妹,所以能過就好,能力有沒有學到很難說

2024 是誰害年輕人躺平的?

8. 迷惘、憂鬱、心理問題上升

不知道自己方向,對生涯感到迷惘,為父母經驗應該而放棄夢想,為社會價值期待而選填志願,看到有資源有能力的同儕各種強,自己卻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安頓,學貸的壓力、學習的困頓,被AI取代後感到學無所用

報紙沒有爆出的自殺案件,多到我不想多說。有錢有能力的不一定快樂,沒錢沒能力的更沒有前提樂觀。華人太愛比較,輸了又要顧到面子,假裝自己很好,說聲平庸也可以很偉大,喝下心靈雞湯安慰完自己,張開雙眼,又要面對學了不知道有沒有用的學校現場。

9. 夢想變小,逐漸凋零

我觀察到早早放棄學業的高關懷青少年,在國中退學,高中鬧事浪流連,拒學的學生越來越多成為雙未少年,「未就學」+「未就業」=雙未,像極了早期日本尼特族,不去上學加強自己的能力,或是校外進修職場就業能力

有部分的學生,後續放棄大學進階能力培養,做著最基礎的勞務型工作,後來發現賺錢速度太慢,反而打開刑法研究「賺快錢」的能力。還在學習中段班的中產階級,因為道德太高,沒有賺快錢的勇氣,所以乖乖地領「一般薪水」

大學一畢業發現,不到三萬的月薪,1/3付給房東1/3付給生活,剩下的雜支省吃儉用也存不到錢,看著跟不上的通膨與高房價,看著有錢有勢的人持續掌管房地產,最後只好躺下來。不婚不生不敢夢想不是台灣獨有,韓國2015早就出現三拋世代,中國青年高失業率內捲看不到未來,日本悟世代漸漸沒有慾望只求三餐溫飽,便利商店的單人熱食越賣越好,環境如此,我就不講雞湯幹話。

2024/02 台灣8+9暴增 年輕人越來越暴力 滋事型網紅受歡迎?

10.貧富差距正在擴大

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經濟,概念是讓自己有一技之長,具備養活自己的基礎能力,過去在十大建設時期,基本上只要肯努力,就有一桶金,三級貧戶之子只要肯努力,就有高學歷,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翻身的年代,已經越離越遠,勵志的故事越來越少。

在2024的出生出身,正進入貧富差距快速變大的時期,有錢的大人有足夠的資本養兒育女,更有富爸爸的思維,澆灌下一代的成長,繼承家族的人脈資源,直接減少奮鬥N年;沒資產的大人越活越無力,心理條件也不太好,脾氣也比較糟糕,心態上更沒有好的習慣,就無法成為好榜樣,回家就如同煉獄一般。

在貧富差距越大的前提下,講成功學、講心態致勝、講天賦熱情,這些講給很有資本資源的孩子聽,他們會有更多的動力,努力去追夢,講給沒資源的孩子聽,部分會感到無力無感被剝奪感,反而過度強調努力熱情的社會,會加速貧富差距的擴張!參考失控的熱情一書,超級歪「熱愛工作的神話」,社會學家揭開真相別把興趣當飯吃。

2024追求高學歷自我實現反而助長低薪不平等  <失控的熱情> 工作社會學

後記:考試完的考驗

如果我發現學習的終點不是考試,而是我付出了這麼多努力培養能力,換來的竟然是不對等的低薪高房價,有些人放下了夢想探索,因為先求溫飽,才有機會做夢,有的人夢越做越小,因為生涯的抉擇實在太少,有的人放棄了進階能力培養,先做低時薪高工時的打工仔,當老師輔導學生求職就業時,發現搞不好連學校都因少子化收掉,連老師的工作都不一定有保障

最終回頭看根本是學齡前,就決定了好多好多看不見的優勢,當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透過教育翻身就越有可能變成笑話,在過去我們總希望透過教育,培養學生面對未來挑戰的能力,而這個能力能改變他的社會地位。收入不平等一書當中提及「其實是你的出生地位,加速了你的能力的成長,讓你更容易獲取未來的社會地位。」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好壞,我知道當然有些人在不幸運中活出精彩,有些人在不利的環境下仍然不畏艱難,我也相信有些人在很好的環境下,也過著很痛苦且艱難的人生。人生哪有最理想的樣貌?每個人都在不同的起點活了下來,說服自己讓自己能比昨天快樂一點,與其努力一些,不如躺平一點,哀,我還是躺不下來,寫了一堆。謝謝你看到這裡。 我要去躺平了,結果地震又再到來了。

原文臉書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98450018959947&set=a.315126675343159

延伸閱讀 莫札特快樂嗎?聊聊天才兒童背後的眼淚

延伸閱讀2 如何跟學生談成長的3件事

教學活動設計師、高關懷同行者、校園演說家

教學活動不只是活動,透過延伸設計,帶領引導反思,讓互動也賦予生命力。深入人心的教學,不只有趣,還要有感。

Scroll to Top